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

先秦的寓言

學者認為,中國寓言,就有文字記錄而言,當起源於春秋末年,形成於戰國,大大發展於整個戰國時代。先秦可以說是寓言文學的繁榮時代,先秦寓言數量之眾多,思想之深刻,藝術之出色,均為後世寓言所望塵莫及。有關先秦寓言的分展概況,現簡述如下
《左傳》寓言
現存最早見於書面記載的寓言,一般相信是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中某些故事。《左傳》是《春秋左氏傳》的簡稱,又名《左氏春秋》,相傳為傳述《春秋》而作。傳說《左傳》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,後人對此頗多質疑。今人一般相信《左傳》成書於戰國早期,最後編定者是一位儒家學者。
《左傳》宣公十一年(前597)記載,當年陳國內亂,楚莊王藉口平亂滅陳,把陳劃為楚國的縣,眾人祝賀 惟大夫申叔時說︰
抑或有人言曰︰「牽牛以蹊人田,而奪之牛。牽牛以蹊者,信有罪矣;而奪之牛,罰已重矣。」
蹊︰小路,這裏解作踐踏。
楚莊王聽了申叔時的話後,便恢復了陳國。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則寓言,不過它缺少情節,還是比較接近比喻多一點,最多只能說具備了寓言的雛型。
宣公十五年(前594)的「魏顆嫁父妾」,也是許多人視為中國最早的一則寓言︰
初,魏武子有嬖妾,無子。武子疾,命顆曰 ︰「必嫁是。」疾病則曰︰「必以為殉。」及卒,顆嫁之。曰︰「疾病則亂。吾從其治也。」及輔氏之役,顆見老人結早以亢杜回,杜回躓而顛,故獲之。夜夢之曰︰「余,而所嫁婦人之父也。爾用先人之治命,余是以報。」
魏顆根據父親生病清醒時而不是病重迷糊時的遺囑嫁父妾,表現了從治命不從亂命的主題,也表現了作者反對人殉制度的進步思想。後人則常取它的善行得善報的意義,來勸人行善。「魏 顆嫁父妾」的情節較「蹊田奪牛」來得更加完整,有開首,有結尾,有對話,也有獨白,故事敘述的模式已相當成熟,實可視為中國最早的寓言之一
《孟子》寓言
《孟子》七篇主要記錄了孟子(前327–289)的談話,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著作。該書反映了孔子以後,最重要的儒學大師孟子的思想和理論,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。《孟子》一書有十多則寓言,大都簡潔明快,例如「揠苗助長」︰
(孟子)曰︰「……無若宋人然︰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芒芒然歸,謂其人曰︰『今日病矣,予助苖長矣!』其子趨而往視之,苗則槁矣。」(〈公孫丑上〉)
閔︰擔心。
芒芒然︰疲勞的樣子。
槁︰枯。
這則寓言是孟子在回答「何謂浩然之氣」 這個問題時所引述的,意思是說︰要培養浩然之氣,必須不斷努力,但不能勉強助長,急於求成。這則寓言,寥寥四十一字,有開頭,有結尾,寫出了人物的動作、言語、神態,平白曉暢,而又精練準確。
又如「齊人有一妻一妾」︰
齊人有一妻一妾tt處室者,其良人出,則必饜酒肉而後反。其妻問所與飲食者,則盡富貴也。其妻告其妾曰︰
「良人出,則必饜酒肉而後反;問其與飲食者,盡富貴也,而未嘗有顯者來,吾將良人之所之也。」蚤起,施從良人之所之,徧國中無與立談者。卒之東郭墦閒,之祭者,乞其餘;不足,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。其妻歸,告其妾,曰︰「良人者,所仰望而終身也,今若此」與其妾訕其良人,而相泣於中庭,而良人 未之知也,施施從外來,驕其妻妾。(〈離婁下〉)
︰窺視。
蚤起︰清早起來。
墦閒︰墓地。
不長的篇幅,卻把齊人的無恥、得意洋洋揭露無遺,也寫活了妻妾懷疑、羞愧、哭罵的形貌,實現了對「求富貴利達者」的辛辣諷刺。本則寓言生動有趣,有很強的喜劇色彩
《孟子》書中的寓言,大都在百字以內,最長的也不超過二百字,篇幅雖小,但語言精煉,形象十分生動。相比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的寓言,孟子的寓言創作明顯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。
《莊子》寓言
莊子名周,戰國時蒙之宋人,生活在齊宣王、梁惠王時代,與孟子同時而稍晚。莊子生活困頓,卻鄙棄榮華富貴,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。
《莊子》三十三篇,分為內、外、雜三個部分。一般相信,內篇是莊子所作,外篇和雜篇出於莊子後學。
莊子好用寓言說理,是因為他認為「道不可言」,言不盡意。也就是說,在他眼中,「意之所隨者,不可言傳」(〈天道〉),邏輯性的語言不足以闡釋精妙玄奧的道理。同時,他認為「以天下為沉濁,不可與莊語」,所以索性把深刻的哲理形象性地寄託於寓言中,把寓言故事作為事物本身直接呈現給讀者,讓讀者自行領悟。
《史記.老莊申韓列傳》稱莊子「其著書十餘萬言,大抵率寓言也」,可見寓言是《莊子》一書的主要成分。
《莊子》共有寓言186,包括一些神話般的幻想故事、歷史故事和借事物寓意的故事。運用寓言說理,在先秦諸子中並不罕見,但諸子多以寓言為例證,來證明自己的觀點。莊子卻是用寓言連綴成篇,使之成為直接表現思想的工具。內篇如〈逍遙遊〉,旨在闡述「無待」的道理,就是透過各種各樣的寓言,從不同角度、不同層面,加以形象的展示,完全避過邏輯性的語言說理。
《莊子》一書充滿了寓言,仿佛就是一部寓言故事集,「以謬悠之說,荒唐之言,無端崖之辭」(〈天下〉),虛構了形形色色的人、物、言、事。
《莊子》寓言的最大特色是想像奇特,匪夷所思。例如︰
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……《諧》之言曰︰「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 者九萬里,去以六月色者也。(〈逍遙游〉)
鯤可以自由變幻體貌,由魚而鳥,變化莫測;鯤、鵬體形之巨大,不可擬想;它的飛行,驚天動地,難以想像。《莊子》的寓言就是這樣離奇多姿,偏又揮灑自如,令人目不暇給,神為之 奪。
《莊子》寓言另一特點是形象傳神,描繪逼真。例如︰
支離疏者,頤隱於臍,肩高於頂,會撮指天,五管在上,兩髀為。(〈人間世〉)
頤︰下巴。
臍︰肚臍。
會撮︰頭髮結的髻子。
五管︰五臟的腧穴。
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?謂東海之鱉曰︰「吾樂與!出 跳梁乎井幹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;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沒足滅跗;還視虷蟹與科斗,莫吾能若也。且夫擅一壑之水,而跨跱埳井之樂,此亦至矣。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?」(〈秋水〉)
埳︰淺。
甃︰以磚砌成的井壁。
蹶︰踏。
跗︰腳背。
第一個例子寫支離疏,只是區區二十字,就勾勒出一個畸形的虛構人物,即如目睹。第二個例子寫埳井之蛙,對蛙的外形描繪是精心周到的,跳躍時怎樣,靜止時怎樣,在水中的樣子, 在泥中的情態,都十分傳神細膩。在作者筆下,埳井之蛙那種目光短淺、自鳴得意的模樣,更是活靈活現,入木三分。
要言之,莊子寓言表現出超常的想像力,構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,高深莫測,令人讚嘆不已。他的寓言,標誌着中國古代寓言的最高成就。
《韓非子》寓言
韓非,戰國末期韓國公子,是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。《韓非子》集中匯編了韓非的著作,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重要著作。
《韓非子》五十五篇,大抵是韓非自著,但在輾轉流傳中,也雜有後學之作。
上述成語全出自《韓非子》的寓言故事。寓言在《孟子》中只是偶一為之,在《莊子》中雖連篇累牘,但仍只是議論說理文中的一部分,不是獨立的文學體裁。使寓言獨立成體,成為一種專門文體的,實始於韓非。韓非有意識地系統收集、整理、創作寓言,門別類,輯為各種形式的寓言故事集。像《十過》、《喻老》、《說林》、《外儲說》,都是寓言專輯。據統計,《韓非子》中的寓言故事,多達325則,數量為先秦諸子之冠。其中多則寓言,如「唇亡齒寒」、「老馬識途」、「濫竽充數」等,更演為成語,廣為流傳。
《韓非子》的寓言故事大都取材自歷史事迹和現實生活,很少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和神話幻想故事。雖然題材平實,但韓非的寓言以構思精巧,形象生動見稱,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。例 如「棘刺母猴」︰
燕王好微巧,衛人曰︰「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。」燕王說之,養之以五乘之奉。王曰︰「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。」客曰︰「人主欲觀之,必半歲不入宮,不飲酒食肉,雨霽日出,視之晏陰之間,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。」燕王因養衛人,不能觀其母猴。鄭有台下之冶者謂燕王曰︰「臣為削者也,諸微物必以削削之,而所削必大於削。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,難以治棘刺之削。王試觀客之削,能與不能可知也。」王曰︰「善。」謂衛人曰︰「客為棘刺之母猴何以?」曰︰「以削。」王曰︰「吾欲觀見之。」客曰︰「臣請之舍取之。」因逃。(〈外儲說左上〉)
母猴︰一種彌猴。
霽︰雨止。
晏陰︰陰暗。
台下︰鄭地名稱。
冶人︰打鐵的人。
衛人自誇能在棘樹刺尖上雕刻母猴,全因他看透燕王耽於酒色的弱點,不怕對方識破真相。直至冶人挺身而出,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揭破騙局,衛人才狼狽地落荒而逃。故事情節結構完整,富於變化,予人跌宕生姿之感。三位角色各有特點,燕王昏庸可笑,衛人狡獪奸詐,冶人聰明正直,都表現得很鮮明。
韓非子的文章,明切犀利,論辯透徹,具有很強的說服力。他筆下的寓言,同以邏輯性強,簡潔勁拔見稱。例如「自相矛盾」︰
楚人有鬻楯與矛者,譽之曰︰「吾楯之堅,物莫能陷也。」 又譽其矛曰︰「吾矛之利,於物無不陷也。」或曰︰「以子之矛陷子之楯,何如?」其人弗能應也。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(〈難一〉)
鬻︰出賣。
楚人誇大其辭,胡說亂吹,結果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局。事實上,「吾楯之堅,物莫能陷也」和「吾矛之利,於物無不陷也」,二者只能存其一,不能並立,楚人自吹自擂,最終只會鬧出笑話。韓非這裏活用了邏輯學上的「矛盾律」來揭穿楚人的謊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