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儒家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儒家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比較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不同

法家、儒家思想的不同,首先表現在法家強調法治,儒家強調禮治(或德治)。
儒家並非不要法律、政令,但認為法令治世,不能徹底。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」(《論語.為政》)用政令引導,用刑罰治理,民眾會求免於犯罪,但不知羞恥。用德去引導,用禮來治理,民眾知道羞恥,而歸於正道。所以德治、禮治方能真正治好國家。
其次,目的不同。法家治國,是要滿足君主「及其身顯名天下」(《史記.商君列傳》載秦孝公語)。要「及其身」,即以有生之命達到其欲望,便必須急功近利。「顯名天下」就要富國強兵,侵伐諸侯。要求民眾拼命生產,以必死之念去打仗。儒家治世的目的是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」(《論語.公冶長》)「博施於民而能濟眾。」(《論語.雍也》)
第三,對待百姓態度不同。儒家主張是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(《孟子.盡心下》)法家則主張「能制天下者,必先制其民者也;能勝強敵者,必先勝其民者也。故勝民之本在制民,……本不堅,則民如飛鳥禽獸,其孰能制之?民本,法也。故善治者,塞民以法。」(《商君書.畫策》)把民作為戰勝、制裁的對象,要以法去堵塞民眾,這不但不重視民,而且是以民為工具,為控制的對象。

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

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不同

法家、儒家思想的不同,首先表現在法家強調法治,儒家強調禮治(或德治)
儒家並非不要法律、政令,但認為法令治世,不能徹底。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」(《論語.為政》)
用政令引導,用刑罰治理,民眾會求免於犯罪,但不知羞恥。用德去引導,用禮來治理,民眾知道羞恥,而歸於正道。所以德治、禮治方能真正治好國家。
其次,目的不同。法家治國,是要滿足君主「及其身顯名天下」
(《史記.商君列傳》載秦孝公語)。要「及其身」,即以有生之命達到其欲望,便必須急功近利。「顯名天下」就要富國強兵,侵伐諸侯。要求民眾拼命生產,以必死之念去打仗。

儒家治世的目的是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」(《論語.公冶長》)「博施於民而能濟眾。」(《論語.雍也》)
第三,對待百姓態度不同。儒家主張是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」(《孟.盡心下
法家則主「能制天下,必制其民者也;能勝強敵者,必先勝其民者也。故勝民之本在制民,……本不堅,則民如飛鳥禽獸,其孰能制之?民本法也。故善治,塞民以」(《商君.畫策
把民作為戰裁的對象,要以法去堵塞民眾,這不但不重視民,而且是以民為工具,為控制的對象
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先秦哲學

人們通常把秦朝以前的時期叫做「先秦」。
據《史記.五帝本紀》所載,黃帝把炎帝打敗後,被諸侯尊為天子。黃帝崩,帝顓頊立,接著是帝嚳、帝堯、帝舜。到了帝禹,便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,即夏王朝。建立夏王朝大約是4,100年前的事。
夏王朝歷時約400年。
接著是殷(又叫做商)王朝,歷時約600年。
周武王於公元前1057年伐殷紂王,建立周王朝,歷時約800年。周王朝又分為西周、東周。周平王東遷前,叫西周(公元前1057771年);東遷後,叫東周。東周又分為春秋(公 元前770476年)及戰國(公元前475221年)兩個時代。
以上就是秦以前的時代。
「諸子」指當時的各個學派,主要是哲學學派。形成不同學派,開始於春秋後期。這樣,「先秦諸子」所要探討的,就是春秋後期及戰國時代各個學派的哲學學說。
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 說:「諸子十家,其可觀者九家而已」。這九家就是儒、道、陰陽、法、名、墨、縱橫、雜、農。司馬談「論六家要旨」認為主要的是「陰陽、儒、墨、名、法、道德」等六家(見《史記.太史公自序》)。
比較重要的是儒、墨、道、名、法五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