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

道教的信仰

道教是多神教,信仰或供奉的神靈很多。如果將古往今來、各地各派的道教徒所信奉的神靈羅列在一起,那肯定是一份很長很長的名單。南朝陶宏景就曾這樣做,他的《真靈位業圖》,將道教神靈分為七個等級,合成一個譜系,共688位。陶宏景之後,道教的神靈又增衍了許多,隨着《疑仙傳》、《歷代神仙通鑒》等書相繼問世,各種地方信仰、民俗信仰之神,各派道教祖師,各種修道成仙的傳奇,甚至小說家筆下的樹精狐妖、山 蛸河怪等等,都百川歸海式地壯大着道教的神靈陣營。
道教的神靈
道教的神靈究竟有多少?恐怕從來就沒有人完整地統計過。這不僅由於統計技術上有困難,而且,一份冗長、蕪雜的神靈名單,對於道教徒個人的宗教生活來說,實際意義也不大。雖然在一些齋醮科儀的專門著作中,曾羅列各路神靈,作為舉行齋醮法事時所應當供奉的神靈之位,例如舉行羅天大醮時,神靈之位多達三千六百,但一般道教徒對於這些神靈的名號並不熟悉,他們只是認為天地萬物皆有靈。至於在衆多神靈之上,他 們則相信有三清道祖,那是衆神之神,是天地萬物之所以有靈的最根本原因,同時也是道教信仰的最高歸結,是道教各宗各派都信奉的至上神,所以道教的神靈雖然很多,很繁複,但不妨礙道教作為一種宗教的完整性和統一性。
三清道祖即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靈寶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。本來,玉清、上清、太清都是天上宮闕的名稱,是元氣化生時所結成的天宮境界,不是神的名稱。唐以後興建的一些宮觀,往往以三清命名,如河南鹿邑的太清宮、江西龍虎山的大上清宮等。宮觀用三清命名,是符合道教義理的,因為三清本來就是指宮闕,而用天上宮闕的名稱三清代指元始天尊等三位神主,則是委婉的修辭方法,類似於人世間稱呼尊者、長者, 不直呼其名,而曰殿下、閣下云云。
更進一步說,三清雖然是三位神主,但它們同氣連枝,根本上是同一的,這也就是道教徒日常口語所說的一氣化三清,或者採用道教經書裏的說法,三清神主雖年殊號異,本同一也。這個說法,最早出現在講述三清信仰的《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》中,意思是說,三清神主的應化之迹雖然互不相同,分別代表着元氣化生宇宙萬物的不同階段,用龍漢、赤明等開劫化生的年號來表示,但三清同為元陽一氣之所化,所以是同一的,意即根本上就是同一個神主。
先看年殊號異。《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》說:
天寶君則大洞之尊神,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氣也。丈人是混洞太無元高上天寶之氣,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氣,後至龍漢元年,化生天寶君,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。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,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氣也。後至龍漢開圖,化生靈寶君。經一劫至赤明元年,出書度人,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。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,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氣也。丈人是冥寂玄通元上玉虛之氣,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氣,後至赤明元年,化生神寶君,經二劫至上皇元年,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。
這是道教經書關於三清信仰的最初也最標準的解釋,解釋中用了許多新奇的名詞,讓教外讀者感覺很陌生,但其大意還是明白的,即三清代表着不同的化生階段,所以名號有天寶、靈寶、神寶之分,年號有龍漢、赤明、上皇之別,天宮有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之異, 而且應時化物的經典也大致分為洞真、洞玄、洞神三部,各為一部的教主,品階互不相同。據此理解所謂年殊號異,亦可謂厥旨易知三清代表了神主應時化物的三個階段,年殊號異是其階段性象徵。
三清神主既有這些分殊別易,又何以謂之本同一也?或者換個角度來問,所同之,究竟指什麽?
這個問題從三清神像的寓意裏就能够得到解答。絕大多數道觀都建置三清殿,供奉三清神像。三清神像的雕塑形象,大致說來也是相同或相類似的,即元始天尊居中,捏一混沌丸,以象徵《道德經》所謂道生一;靈寶天尊居左位,抱陰陽魚太極圖,以象徵《道德經》所謂一生二,代表陰陽二氣從混沌狀態分判開來;道德天尊居右位,持扇,以象徵《道德經》所謂二生三,三生萬物,是陰陽二氣相交合,一派沖 氣以為和的生機盎然景象。這是三清神殿的寓意,三清神像雖取並列之勢,但神與神之間的關係、聯繫,並不是橫向並排的,而是縱向連貫的,代表由道而化生一、二、三乃至萬事萬物的過程。換個角度說, 也正因為三清代表着同一個化生過程,所以三清的差別只是年殊號異年殊是時間差別,號異是階段性象徵的差別,至於其所表現的,則是同一的。道也可以說就是三清之本,所以說本同一也
這樣來看,道教雖然是一種多神教,但其最高信仰卻具有一神教的宗教文化內涵。也唯其如此,所以多神教的表現形式不妨礙道教的完整性和統一性。
三清信仰
關於三清信仰,唐宋以後道教中還出現過許多思辨性很强的義理闡釋。要深入系統地理解道教,這些義理闡釋都是十分重要的,是必須系統地研究,因為它們都是道教神學的基本內涵。但若只是要粗略了解道教,這些義理闡釋就過於專業化,其中有太多名詞術語,都需要長篇大論的詮釋,講起來很煩瑣,所以我們略而不論。下面談談道教信仰中的另外一個問題,即道教徒的信仰感受。
為什麽要信仰三清?為什麽要信仰各派的祖師神?如果我們拿這個問題去請教道教徒,他們大概會覺得問題很奇怪,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宗教信仰必須澄清的。對於道教徒來說,自從接受三皈五戒的那一刻起,皈依道經師三寶就成為毋庸置疑的信條,皈依道就是信仰三清,皈依經就是尊崇三清道祖所演述的經誡,皈依師就是奉持祖師以來歷代宗師的教誨。所以信仰一旦產生,剩下的問題就不是追問信仰的所以然,或追問信仰的合理性依據是什麽,而是在修持中感悟信仰、實現信仰。但對於宗教理解來說,這個問題卻是應當關注的,因為從信仰的角度理解道教,是由這個問題引導的。
在歷史上,道教曾與儒學、佛教展開對話,尤其是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,對話的頻率很高,層次也很廣。雖然道教在對話中 並不總是擁有理論上的優勢,參與對話的道士,有時甚至會被儒生或和尚詰問得啞口無言,但這種經歷通常都不會動搖道士們的信仰。不動搖的理由很簡單,因為道士們堅信,天下無二道,自天地宇宙以至動植萬物,都遵循同一個道,而道教所信仰的三清,正是道的直接體現。至於佛祖釋迦牟尼和儒家的聖人周公孔子,雖有千種教誨、萬種說法,但在道教看來,最終目的無非都是要闡明這個道。所以,就明道的最終目的而言,道教是直接的,是抓住根本的。既然抓住了根本,那麽,在對話辯論中,即使有時口屈,也並不意味着理虧,其所堅持的三清信仰,因此不會動搖。
從這個角度理解道教的三清信仰,本質意義就是意識到、感受到天地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本,用現代的哲學語言,就是意識到、感受到道的普遍性,而信仰之、敬奉之,在個體小我與宇宙大我之間建立聯繫,為解决生死問題及各種現實憂患,找到一個最高原則和最終的歸宿。
唐宋以後,隨着內丹道的傳播和理論探討的深入,關於三清信仰的感受也在深化,三清神主所代表的,不僅僅是天地萬物的普遍道理,同時還是個體生命的本真、本元。如唐宋時有道書《修真太極混元指玄圖》說:三清者,人之三田也;五太者,人之五行也。煉五行秀氣而為內丹,合三田真氣而為陽神。內丹就則長存, 陽神現則升仙矣。將三清指實為人體內的上中下三丹田,讓至上之神走下神殿,走入生命個體之中,表面上看降低了三清的神聖性。但站在道教的固有立場上看,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永遠大於思辨的意義和價值,所以讓三清走入個體生命之中,不是降低了三清的神聖性;剛好相反,它讓三清的神聖性更真切因而也更真實了,更親切因而也更容易引起精神感悟。不僅如此,將三清信仰與內丹修煉結合起來,還圓融地解决了道與神仙二元並存的問題(詳後),使修養道家之與修煉神仙家之,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。
南宋道士蕭應叟注《度人經》,將這種有機的融合明確地表述出來,元始天尊即法身之祖氣,所謂本來面目,不壞元神,名曰真鉛者也。當說是經時,明祖氣為丹之體。意思是說,生命的延續之所以生生不息,是因為生命秉承了由元始天尊發動的活力,這樣的活力既是代代延續的依據,也是每個個體生命能够存活的依據,許多內丹著作中,也稱之為一點元陽。所謂內丹修煉, 從修命的角度說是保養此一點元陽,從修性的角度說是讓此一點元陽朗現出來,而全部修煉過程,就是感悟元始天尊的存在,由此情此景之小我感受與元始天尊同在的大我。這樣就超越了有限,達到無限和永恒。
小結
道教為多神教,單是舉行羅天大醮時,所供奉的神靈之位就多達三千六百,名號雖多,卻沒有影響道教的統一性,各派道徒都以三清道祖為衆神之神,三清代表着元氣化生宇宙萬物的不同階段,論名號有天寶、靈寶、神寶之分,論年號有龍漢、赤明、上皇之別,所據天宮則有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之異;而應時化物之經典也分為洞真、洞玄、洞神三部,年殊號異指的是這個情况。不過,這僅是三清信仰的一個方面;另一方 面,道徒相信生化的各個階段,無非都是道的體現,由此肯定天下無二道,三清之本為一,這是三清信仰的另一個方面。唐宋以後,三清信仰被深化,三清神主除了代表宇宙真理之外,也代表着個體生命的本真、本元,保此本真,是以小我感受與元始天尊同在的大我,從而超越有限,達至無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