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何謂五行?它們之間有何關係?

《尚書.洪範》記載了周武王十三年消滅商朝後,武王訪問箕子的一次談話。講到治國安民的常道時,箕子說,上帝曾賜給禹九類大法,第一類就是「五行」。「一、五行。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華,土爰稼穡。潤下作鹹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從革作辛,稼穡作甘。」意思是水性向下滲透,其味鹹:火性向上燃燒,其味苦;木性可以彎曲伸直,其味酸;金性可以熔鑄變化(革是變革之意,說金屬可以熔鑄變成各種器皿),其味辛;土性可以生產百穀,其味甜。
「五行」就是對於人們生活必需的物質進行概括分類。《尚書大傳》記載武王伐紂,士卒皆歡樂達旦。曾提到「水火者,百姓之所飲食也;金木者,百姓之所興生也;土者,萬物之所資生:是為人用。」人們要吃飯,要飲水,要煮食,要使用木器,還要有刀斧等金屬。
在古代甚至今天,都是不可或缺的。這五類物質各有其特性,各有其不同形態。而且五行之間又互相發生一定的關係,比如水可以滅火,刀可以伐木;反之,水可以幫助樹木生長,木可以生出火等。
以後,這種思想就發展成為構成宇宙的五種成分及五種相生相克的勢力,來說明宇宙生成與運行,而且應用到許多領域中去。(但周初只是指生活必需的五類的物質。到戰國末期的鄒衍,才提出「五行相勝」、「五行相生」的理論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