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

三論宗

三論指大乘中觀派的三部論書,即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和《十二門論》,三論宗以這三部作為立宗的經典依據,故名。
三論宗的創始者吉藏(公元546—623年),俗姓安,出生金陵。由於他祖籍安西,是人的後代,所以也被稱胡吉藏。他曾住會稽嘉祥寺講三論,聽講者常達千餘人,後世 敬稱其為嘉祥大師。隋開皇(公元581—600年)年末,吉藏受楊廣之請,先後住揚州慧日寺和長安日嚴寺。在長安期間,他著書立說,完成了三論宗的理論體系。唐朝建立後,吉藏被征為統轄全國僧侶的十大德之一。吉藏傳教五十餘年,弟子眾多。其中高麗僧慧灌把三論宗傳入日本,並成為該宗在日本的祖師。再傳弟子中有元康較為知名,此後本派衰落。
吉藏一生著述共計約四十餘種,現存尚有二十六部。主要著作是《中論疏》、《十二門疏》、《三論玄義》、《大乘玄義》等。吉藏博聞強記,善於辯論,擅長圍繞當時佛學界的熱點問題,通過批判別派的見解闡發自己的觀點。他的理論體系在論戰中形成,並且通過論戰表達出來,素以駁雜多端著稱。他的二諦論八不中道論,構成了該宗學說的核心內容。
三論宗認為,人的思維、語言(稱為能表假名等)是以分別有無、是非等差別為特點,並不能正確反映沒有任何差別性的本體實在(稱為所表等)。二諦論八不中道論就是在這種不可知論的方法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。
二諦(兩種真理)原本是佛教的傳統說法,指真諦(也稱第一義諦、勝義諦等)和俗諦(也稱世諦、世俗諦等)。吉藏別立名目,把二諦分為于諦教諦。他認為, 二諦都屬於言教,是假名,是一種方便施設,達不到對絕對真理的認識。所以,人們對二諦也不能執着,也就是教人不 =要把是非得失看得太重。同時,這種二諦說又有調和矛盾的作 用,它承認眾生的各種認識、聖賢的各種思想,也和佛的言教一樣,都具有一定的真理性。因為,諸佛所說的法(教諦)也是依據眾生和聖賢的認識(于諦)講的。
八不中道是三論宗依據《中論》中所講的八不法門所建立的。《中論觀因緣品》載:不生亦不滅,不常亦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去。這是大乘中觀派對世界和人生的概要說明,指一切現象或事物都由因緣聚散而有生滅變化,實際上是沒有生滅變化。如果認為有或生或滅等變化,就是偏執於某個極端。根據吉藏的解釋,諸法的實相是遠離生滅、一異、斷常、來去的,離開兩邊就是顯示了八不中道即論證了中道實相。這是用雙重否定的破執方法說明本體不可知、不可思議,目的是要求在踐行方面做到無所得,沒有執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