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

佛教初傳中國與早期流布

大約公元前2世紀左右,古印度、中亞的商人、使者和移民,沿着貫通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到達我國今天的新疆地區,然後經過玉門關、河西走廊到達內地。他們之中有佛教信仰的人,也把佛教帶到中國。
佛教傳入中國內地的時間,歷史上有很多不同記載和傳說。根據現代學術界的研究,認為佛教是在公元前後,即在西漢末期到東漢初期傳入漢地。根據《三國志魏書東夷傳》著引《魏略》的記載,西漢哀帝元壽元年(公元前2年),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《浮屠經》給博士弟子景廬。根據當時大月氏人信仰佛教以及與內地的交往來看,這個記載是比較可信的。
最早接受佛教信仰的是社會上層人士和知識階層,東漢楚王劉英是其中的代表。根據《後漢書楚王英傳》記載,漢明帝(公元58—75年)的異母弟劉英,既信奉黃老黃帝、老子),誦讀黃老之言,又祭祀佛陀,並且按照佛教的規定持戒吃素。永平八年(公元65年),明帝詔令天下犯死罪者用縑贖罪。劉英也派人貢獻黃縑白紈。明帝認為他無罪,並且退回黃縑白紈,作為讓他供養居士、僧人的費用。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,由於東漢初期社會上盛行黃老神仙方術。人們也把佛教看作是一種方術,把佛陀當作一位神仙,與黃老一起祭祀。這是佛教初入中土的社會形象。
在中國佛教史上,流傳最廣,影響最深遠的佛教初入中國的傳說,是明帝感夢的故事。根據《四十二章經序》記載,某個夜晚,東漢明帝夢見一位神人,身體是金色的,項部發出日光,能夠飛起來,到達大殿之前。第二天,明帝自述夢境,並詢問群臣。有位名叫傅毅的人回答:所夢之神可能是天竺的佛。於是,明帝就派遣使者到大月氏,抄寫《四十二章經》返回。西晉道士王浮偽造的《老子化胡經》中說,明帝是在永平七年(64)派遣使者求法,永平八年返回。 從南北朝到隋唐,即便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,都把漢明帝感夢求法的故事當作歷史事實徵引,以此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開端。現在洛陽城東有座古寺,名白馬寺,傳說是當初漢明帝為了安置來華的印度 僧人攝摩騰、竺法蘭而建的。根據現在的研究,漢明帝時,佛教已經進入內地一段時間,不是佛教傳入漢地的開端。
從後漢末葉的桓、靈二帝(公元147—189年)開始,有關佛教的記載逐漸明確起來。東漢末年來自西域的譯經者不斷增加。著名者有安世高、支婁迦讖等人。
安世高原是安息國太子,因為躲避當國王而遊歷西域諸國。漢桓帝(公元147—167年)時來到洛陽譯經。二十餘年間,共譯出佛經三十四部,四十卷。主要有《安般守意經》、《陰持入 經》、大小《十二門經》等,首次系統介紹了小乘思想。支婁迦讖是月氏人,桓帝末年到達洛陽,靈帝時譯出佛經十四部,二十七卷。影響較大的有《道行般若經》、《般舟三昧經》等。 後漢時期,也出現了中國人撰寫的佛教著述,例如,《安般守意經》就有多家注解。
從早期的譯經中, 可以看到人們往往用老莊思想理解佛教教義。例如,有些早期經典把涅盤 譯作無為 ,把禪定譯作守一,把真如譯作自然,把菩提譯作 ,等等。
東漢時期,佛教在逐漸從上層社會向下層民眾普及的同時,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傳播,其路線是自北向南延伸:以洛陽、彭城、廣陵為中心,旁及穎川、南陽、臨淮、豫章、會稽,直到廣州、交州等地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