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

孔子的和同觀

孔子的學生說:「禮之用,和為貴。」(《論語.學而》)禮的作用,是以和為可貴。「和」在先秦是個特殊的名義,它與「同」是相對而講的。西周末年,史伯說,西周快要衰敗了。因為周幽王只聽與他完全相同的意見,而排斥與自己不同的意見。聽了不同的意見,把它協調起來,便是「和」;兩個完全相同的意見,是「同」。去和而取同,便會失去聰明。所以必然會衰敗。孔子也是主張要和而反對同。他說:「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」(《論語.子路》)
魯定公問孔子,有沒有一言喪邦這件事?孔子說,如果做國君的說:「我只喜歡沒有人違抗我的說話。」那麼便聽不到不同的意見。當他的說話是錯誤時,而又沒有人敢違抗,這就接近於一言喪邦了。「如其不善而莫之違,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?」(《論語.子路》)不聽違抗他的不同意見,只聽不違抗他的相同意見,便是去和而取同,這樣做,有可能喪失國家。
孔子把「和」與「同」看作是君子與小人的標誌,又把去和取同看作喪邦的先聲。這些觀點,經過歷史事件的一再證實,直至今天,還是那麼親切、重要。這便是孔子思想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表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